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人们日益增长的的文化需求越来越明显,民族文化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展示民族文化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人们欣赏和参与民族文化的需求也更加丰富多彩。
彝族文化的传承过去几乎都是口传文学和毕摩经书的古彝文记载,没有更多的形式。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民族文化的宣传都各具特色,更多的以各种报刊杂志、音乐、舞蹈、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的形式和各种媒体。在抢救、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中,许多的民间神话传说故事都纷纷被收集整理为各种规范的书籍出版发行,许多民间神话故事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搬上银屏,得到了更广大的观众青睐。诚然,把民间神话传说故事改编为电视剧,是开发民间文学的需要。
中国民间文学中彝族民间文学真是独具特色,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宝库。在古老的彝文历史典籍中,长篇史诗占的比重很大,其中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神话叙事长诗都很有影响。这就是彝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特点。“支格阿尔”是把彝族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神话叙述长诗融为一体的典籍之一。
关于“支格阿尔”的神话传说,凡是在中国的彝族地区,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据彝族的各种古彝文记载,“支格阿尔”是真人真事,是历史人物,距今四千多年。他是历史上的彝族首领,带领彝族人民战天斗地,治理山水,开发山川农耕畜牧,发明创造天文,创造彝族语言文字,统一彝族各部落,统一彝族文字,为彝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传说中的支格阿尔射日射月,平定乾坤、填海平山,除暴安良,无所不为,无所不在,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支格阿尔的英雄事迹感人之深,其历史地位之高,所以,彝族人把他神化了,说明了历史上彝族人民对英雄的崇拜,对新世界的向往。
支格阿尔神话传说故事,是彝族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是彝族历史文化的渊源。千百年来,支格阿尔是彝族人崇拜的偶像。彝族人龙和鹰的图腾文化出自支格阿尔的神话故事,它体现了彝族人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鹰的搏击和龙的雄风是彝族人的精神旗帜。
支格阿尔的神话传说,是中国彝族人民集体智慧的表现,是彝族人民四千多年历史源头的缩影,是彝族人民创造历史的最好见证。
支格阿尔的神话传说故事,无不牵涉源远流长的彝族历史和文化。它是彝族人创世史,是彝族人气壮山河的史诗。
支格阿尔的神话传说多种多样,内容大同小异。
支格阿尔神话传说,除了《勒俄特依》的古彝文记载和毕摩经书的不完整记载以外,多数都属于民间口头文学。属于口头文学的支格阿尔,流传几千年没有衰败,靠的什么呢?靠的是一种文化的魅力,靠的是民族精神,靠的是百折不挠的毅力。我们在“支格阿尔”的流传中能感悟到什么呢?
《支格阿尔》本身就集历史、地理、天文、文学为一体的民间文化现象,本应列入彝族历史文化的重大研究课题,但是,这样有影响而流传千古的历史创世长诗巨著却没有研究机构,却没有专人研究,更没有研究机构,没有多少人去重视。关于“支格阿尔”的民间传说,云南、贵州、四川的传说很多,也没有统一起来。解放五十多年了,《支格阿尔》依然还处在原始的民间口头流传形式上,祖先传下来的《支格阿尔》被现代的彝族人冷落在一边,这是彝族人的悲哀,是民族文化资源的浪费。
《格萨尔王》的研究把藏族文化的影响扩大到了全世界;《阿诗玛》电影把云南的彝族文化融入了旅游大潮,而脍炙人口人人皆知的《支格阿尔》却依然处于自生自灭,长久闲置。
我们通过各种版本和各地的各种传说的收集整理,把《支格阿尔》改编为三十一集电视连续文学剧本,是开发彝族民间文化的需要,因为,“支格阿尔”是彝族民间文化的经典,它包含了中国彝族的历史、天文、地理、宗教、文学、民风民俗等文化。把《支格阿尔》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的目的是让“支格阿尔”从口头文学转化为声像文学的电视,让更多的中国人知道彝族的“支格阿尔”,让世人从《支格阿尔》走近彝族文化的海洋,让“支格阿尔”把彝族文化传递到全国,传递到世界。
在改编过程中,我们即照顾了故事的原本性和完整性,又照应了电视剧形式的需要。该电视剧本主要根据彝族民间流传的《支格阿尔》的史诗、神话、传说和毕摩的经书等编写而成。故事以支格阿尔主人公寻找母亲为头,以他定夺天地乾坤、射日射月、平山填海、降魔除妖的壮举为主线,以感人肺腑的史诗般的旋律唱出英雄悲壮的一生。我们想以多种形式抢救彝族民间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老的彝族文化。
把《支格阿尔》从民间口传文学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本来出版,目的在于以多种形式抢救、保护、开发、利用彝族民间文化遗产,形成正规渠道的宣传品和读本,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老的彝族文化。《支格阿尔》是彝族历史文化的窗口,它集中了彝族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表现着十分厚重的彝族文化内涵。编辑出版这样一本书,更希望通过书的形式让更多的学者专家来研究《支格阿尔》,寻求机会让这部充满着神奇色彩的精彩的彝族神话故事变为电视剧变为屏幕艺术,以此打开古老而美妙的彝族民间文学的宝库,促进彝族民间文化艺术的开发。
―――――――――――――――――――――――――――
作者通联:
地址:四川西昌市三衙街3号文联 邮编:615000
电话:(0834)3223295 电子邮箱:mcmd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