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雨田:中国新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 柯雨田 2008-06-20
原出处:彝族人网

  摘要:当下的中国新诗受到社会大众的冷落,处在边缘化的境地。具体表现为:社会上很少见到新诗,诗人改行写小说,新诗评论家停笔去从事其它写作活动。究其原因:新诗内容脱离现实生活,诗的形式怪异,创作与阅读严重脱节等现象。为了让新诗走出困境,笔者认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即:加强新诗的现实性、新诗与传统结合创造新的形式、建立相对的诗歌标准等举措,为此,新诗走出低谷,走向光明为时不在遥远。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关键词:新诗 现状  边缘化  有利因素  前景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人是高尚的,因为追求着理想的完美和对世间的一切充满着美好的愿望。我们的文化主流一直是视觉和听觉上的。以诗情画意,如诗如画为最高的表达形式自古流传至今。诗歌,他已高超的语言艺术和非凡的意境表现力,荣坐了文学殿堂的第一把交椅。它曾经作为听觉的代表形式存在得异常繁盛,许多年来经久不衰,然而随着历史的变革,人类社会进入到了过分强调物质为主,精神为辅的社会背景历史时期。当代种种异军突起的文化形式在经济的作用下显得异常活跃,在这种情况下诗歌文化被挤压得边缘化了。较比唐诗宋词,当代诗歌客观上在一步步走向衰弱。于是我们就要责问,我们的诗人都在做什么?他们在谋生,在遭受着种种欲望的诱惑。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我是一个新诗创作的实践者,曾经为创作一首首诗而苦思冥想,要因为诗作发表在报刊而激动不已,自己也为自己是诗人而感到自豪。如今诗歌被大众所冷落,自己再也找不回昔日的激情,于是放弃了新诗的写作改写小说去了。虽然自己不是十分愿意,可是形势逼人不得不顺应潮流。为此,我困惑、徘徊、沉思。于是有了解剖当前新诗走向困境的初衷,试图通过分析和讨论目前新诗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唤醒社会大众及诗人,共同呵护及抢救濒临死亡的诗歌大树,让它重新恢复生命,焕发出昔日的青春活力。同时也告慰那些失去新诗创作信心的诗人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不久将来,新诗一定能走出低谷,重新回到昔日的辉煌。因为“只要人类的灵魂不死,诗歌从来不会死亡”①。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 当下中国新诗的现状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新诗发展的不利因素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新诗呈现边缘化。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谓“边缘化”,是一种地缘性概念,指相对的中心地带而言。就文艺而言,曾有文章论述中国古典小说是从边缘到中心的,其意是说古代小说,在宋以前,是处于社会的边缘化境地;而到了明清,受到社会尊重,繁荣起来,则转换到社会中心地带去了。在中国古代,诗的地位是很高的,在人们社交生活中,立于社会需要的文坛的中心位置。正如钟嵘所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国,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入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②” 那时社会各界,怎能离得了诗?即是到了“五四”运动时期,在新文化运动中,新诗也是主力军,《女神》是新时代的号角。建国后,流沙河的一曲《草木篇》,不知搅动了多少人的神经! 然而到了现在,新诗离开了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特别是远离群众,走向边缘化了。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具体表现为:在社会上很少见到新诗。正如诗人蔡克霖在一封信中所言:“一个诗友从海外回到北京,他说:回到了一座没有诗的城市。”在口头上,除了有的诗歌团体内的新诗人及诗评家之外,群众不说新诗,不理睬新诗,新诗朗诵会很少举办,即使是偶尔举办,参加的人数都很少。在视觉上,出版社不愿出版新诗,出版社愿主动出版新诗集的很少,诗人要找其出版,则要书号费或包销。在综合性的日报、晚报副刊上,很少刊载新诗,偶有少量点缀,质量也较差。在市场上,处于经济生活的边缘。于是形成报刊亭很少出卖诗歌刊物,书店主要卖台,很少摆放新诗集。在高科技领域:新诗被―些以音响与荧屏为表现手段的高科技领域排斥在外,处于信息化时代的边缘地带。现在的戏剧与时俱进,电视剧占领荧屏中心位置,成为群众生活不可须臾离开的事物;流行歌曲抢占音响市场的制高点,―盘光碟上市就是数十万张。在电视与光碟领域,很少看到新诗影子。新诗的研究与评论家数量在减少。由于报刊少载新诗,以致一些文科学术性刊物不大欢迎评论当前新诗人的评论文章,导致一些新诗评论家停笔去从事其它写作活动。致使新诗评论队伍在缩小。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诗人缺乏一定的素养。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一些诗人缺乏一定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抛弃传统的道德水准,为了满足少数人的低级趣味的要求,甘心堕落,创作了一批批低俗乃至下流的作品,有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如  :“群峰并峙的景象/很像是一大组阳具/放着白光/生动勃起的模样”“在桃花嫁给春天之前/在名叫胭脂的姑娘吐出快乐的舌头私奔之前/把处女的经血溅在春天的脸上之前/在雨水前/头晕前”③等等。这些人别人称他们为“垃圾派”,他们写诗提倡“崇低”,诗中常出现“屎”、“操”等字眼,更是把诗写到了令人恶心的程度。还有一些诗人在行为上也让人震惊,在北京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上,有一个诗人走到台上脱衣裸体朗诵新诗,结果被保安人员带走。这些举动实在是令人厌恶。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对此作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俄罗斯诗歌研究专家,汪剑钊质问说:“诗人在策划堕落,诗歌又怎能不堕落?”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新诗发展的有利因素。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从社会大众和诗人两个群体反映了新诗目前的不良状况。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诗发展的有利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刊物扩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002年《诗刊》率先改为半月刊,上半月刊以名家名作为主,下半月刊则向青年诗人倾斜。据不完全统计,《诗刊》改版后的当年比往年多发表作品约2000首。随即《星星诗刊》在下半年也改为半月刊。其他专业诗歌杂志如《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等,虽未改版,但在这期间也十分活跃。此外,就是《作家》、《山花》等综合性的文学杂志继续坚持开办诗歌专栏,山西《大众诗刊》和甘肃《敦煌》等新诗刊的加入,也都为诗创作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民刊逐步发展壮大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民间诗歌刊物也是诗歌创作的一块重要阵地。2000年5月17日,作为“70后”诗人主要阵地的民刊,诗人沈浩波、李红旗、朵渔创办了《下半身》杂志,不久即以之为中心,形成近期反响较大的诗歌派别。此外,像北京的《新诗界》、《诗前沿》、《观念》等计有数十家之多。2003 年,个别诗歌还获得了公开出版发行的机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网络诗歌蓬勃发展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椐统计,2002年全球诗歌网站有26。5万个,其中中文简体站点12。7万个,而2000年,中文简体站点不过1万个④。另据一位网友2004年8月的调查数据,可实名搜索的独立、专业汉语诗歌网站共503个,其中大陆475个,港澳台15个,国外汉语诗歌网站5个,外国诗介绍网站8个⑤。显然,与大陆目前公开发行的10家左右的诗歌报刊相比,诗歌网站的数量及其吸纳的写作者、阅读者的人数是惊人的。可以说,在新世纪中国新诗的发展中,网络诗歌的影响力和支配力,远远超过了纸介诗歌。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诗歌创作出现了新的势头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对现实问题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一些大大小小的政治的、军事的和一般社会生活事件,如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以及一些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和生存问题等,不仅引起了报告文学作家和小说家的普遍关注,同时也触动了诗人的心灵。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对生存体验的关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中国诗歌,在摆脱了长期极端的政治化影响之后,十分重视个体的生命经历和生存体验。近年来的诗歌创作承续了这一内在化的创作追求。无论是标榜“知识分子写作”,还是标榜“民间写作”的诗人,抑或是在二者之间,主张走第三条道路的诗人,无一例外地都把个体的生命经历和生存体验看做是诗歌创作的主要精神资源,以引发生命的战栗和心灵的震撼为诗歌创作的最高目标,不同的只在于表现的角度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与表现原始的生命欲求,视身体的物质存在为诗歌创作的本原,或侧重与表现这种原始的本能的生命欲求被禁锢被压抑所产生的精神和情感的变异;有的侧重与表现日常生活状态和生存体验(包括日常化的语言即口语)中去感悟生命和生存的本真状态;也有的侧重与表现一种超凡脱俗的宗教情感或神性体验,从中去体味生命和存在的神圣与崇高的境界。总之,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十多年的诗歌不同,近年来的诗歌创作,主要不是以历史、民族、文化为主题,而是以个体、生命、存在为轴心。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对本土经验的关注。这种关注包括本土的生存的经验、文化体验和话语资源。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中国诗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以追逐西方现代主义诗歌为时尚,对西方人的生存体验、文化思想和话语方式,不加分析地生吞活剥、照搬照套。近年来,经过了诗歌界的自我反省,诗人们把关注的目光逐渐由西方转向东方,开始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文学传统中,去发掘和起用一些淹没已久的精神资源和话语资源,通过一种创造性的转化,使之成为今天诗歌创作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思想和艺术要数。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归纳和总结了,当下中国新诗存在的消极因素和潜在的积极因素,为了让新诗尽快走出困境,找回新诗应有的位置,下面进一步分析新诗出现边缘化的原因。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 、当下新诗呈现边缘化的原因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诗呈现边缘化的原因很多,就诗论诗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点: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首先是内容脱离现实生活。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的新诗,好诗也有,但是不够多;大量是老一套,或是自我沉吟的过了时的调子;有很多人写诗是让你读不懂;等而下之是黄色下流。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加入世贸了、市场经济化、村长民选,乡镇长据说也要民选,新的时代带来诸多问题……新诗人考虑没有?人民心里在想什么?人民需要什么?新诗人考虑过吗?为什么重庆电视台的“天天6。30”节目,人民群众那么关心和喜欢?重庆电视台9。20剧场放演的反映现实生活尖端题材(有些剧触及社会深层次的问题)的电视剧,为什么收视率那么高?或者说,这些新诗人都考虑过了,就是不敢写;或者说,写了无处发表。这都是客观原因。为什么电视剧作者敢写,而又有地方发表呢?从内因上说,还是新诗界自己努力不够。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你不关心群众,不让大众读懂并欢迎你的诗,你的诗却要别人掏钱买,这是不公平的事!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诗的形式怪异。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近些年有些新诗人学习现代派,或模仿后现代主义,自称为“第三代”,不是吸取其精华,而是得其糟粕,搞结构性解体与非文化的结果是新诗越来越脱离中国实际,脱离人民大众的口味,有些诗愈加散乱化与口水化。在意境上,意象模糊、颠倒黑白;在音律上,不讲音节、没有韵律。让人见而弃之。你要人民听你的朗诵、或买你的诗集是不可能的。于是失去了市场。难怪市场上很多报刊亭都不卖新诗报刊。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诗人创作小众化。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有些新诗人处于自我小圈内、或者说象牙之塔中,继续耍弄自己脱离现实的玩意儿,而自“夸大口”,自许清高,还说什么,诗是自我情感流露,不必要别人理解。见别人讨论“诗是什么?”还要讽刺说:诗是“哈哈”!处于边缘地带而自以为荣,能不悲乎?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新诗创作、阅读、批评存在问题。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中国新诗在创作与阅读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现在有不少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声势不小,但其中大多数人的诗歌文本不仅对于业余读者来说构成了阅读接受上的巨大障碍,就是对许多有较高诗学素养的专业读者,也构成了阅读接受上的严重挑战。这些诗歌在语言运用、意象设置及诗思方式上大大偏离诗歌的阅读规范与审美习惯,整体风格过于晦涩或怪异,理解起来非常困难。这种现象实际上就是当代汉语诗界极端的“个人化”写作与“贵族化”写作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初衷与它的后果都是要让诗人的写作变成一种与一般读者无关的、高不可攀的写作。这显示了某些中国当代诗人孤芳自赏与自我炫耀的“贵族化”心态。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以上现象实际上涉及到了诗歌阅读中的“懂”与“不懂”的问题,在一些诗人和诗评家眼里甚至是一个颇为“迂腐”的话题,但置身于当前的诗歌文化语境中,又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意义。诗人把自己的诗歌写得晦涩甚至怪异无可指责,因为诗人在创作中追求深度与风格的独特性是符合艺术的伦理的。诗人是为自己的内在精神需求而写作,他当然不必迁就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趣味的。但是,诗人的创作就必然不能无视读者的阅读习惯与审美趣味,除非他的创作完全拒绝除自身以外的任何阅读与交流行为。虽然从文本效果上我们不能对其风格的晦涩或怪异予以简单化的指责与批评,但从创作动机来考察,如果说这个诗人内心就缺乏一种让大多数读者去接近和读懂他诗歌的愿望的话,那么,这种故作高深、盲目骄傲的创作姿态理应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批评!因为这样做的后果,将人为地挫伤许多业余及专业读者对当代诗歌的阅读兴趣,大大地削减新诗读者的数量,也将使诗人们自身陷入更加寂寞无援的困境中。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另外,有一些诗人缺乏崇高的审美心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味从俗从低,热心创作低俗下流的诗歌作品。社会大众拒绝此类诗歌作品,他们不愿意读这些低俗的作品。因此,又失去了一部分诗歌读者群。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在当前的汉语诗界,诗歌艺术标准的整体性“失范”现象就为突出。当前汉语诗界在评判一首诗的好与坏、真与伪的问题上失去了应有的艺术标准与尺度,或者说,艺术标准与尺度缺乏相对的统一性,过于随意与主观化,显得比较混乱。之所以出现了诗歌艺术标准与尺度在汉语诗界内部的分歧现象,其深层原因还缘于汉语诗界内部在诗学观念、审美趣味以及文化价值立场上的对立与冲突。现在许多颇为年轻的诗人与诗歌作者,尤其是那些“网络诗歌”写手,以批量生产的方式和游戏心态制造出许多既无意义也无意味的分行文字,名之为“诗歌”或“先锋诗歌”,并且利用大众传媒的影响力为自己大造声势,意在竭力推行一套“全新”的诗歌标准,在汉语诗界内部混淆视听,既误导了一批更为年轻的诗歌作者的写作方向,也导致不少诗评家丧失了自己的诗歌鉴赏与评判能力,从而使当前新诗的创作与批评陷入了某种混乱无序的状态。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当下中国新诗的发展前景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诗在当下仍然面临困境乃至危机,这是一个不争的诗歌现实。但从乐观积极的角度来看,新诗不可能自动消亡,也不可能无限长久地陷于困顿不前的境地,它依然要奋力地为自己寻找一条出路,以期获得自身的整体性进步与良好的发展前景。这是由中外诗歌史所证明的一条规律,也是历史意志的一种必然体现。但是这种历史乐观主义的态度并不意味着中国当代诗人及整个国际地区的华语诗人可以消极无为地等待,而是应该积极深入地思考,为尽早摆脱新诗在当前所遭遇的困境奉献自己的智慧与心力,笔者认为,当下新诗想走上健康发展之路须做好以下几点: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一)加强新诗的现实性。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新诗必须正视现实中的新情况与新问题,要改革要首先改革内容,敢于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去描写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深刻反映现实。一时不能发表,不要着急,歌德《浮士德》写了六十载,左思《三都赋》写十二年。要相信社会在前进,将来发表出版,说不定是洛阳纸贵。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二)在诗的艺术形式上,新诗要与传统结合创造新的形式。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很多诗人以第三代或后现代派自居,与中国传统格格不入,自绝于大众。而在学习吸取外国诗派时,不脱离中国国情的诗人还是有的。如像南京诗人蔡克霖那样,吸取后现代派诗之长,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与时俱进,走自己的路而上下求索,是难能可贵的。 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新诗的市场,回到社会生活的中心地带去,这是走出边缘化误区的首要途径。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其途径之一是像东方诗风那样倡导新诗格律诗,以疗救目前新诗无韵无味的通病。这样作的好处是:1、能纠正当前新诗界的反结构、反韵律的歪风;2、使新诗能够朗诵或演唱,逐步向流行音乐靠拢,找回失去的市场;3、建立新的诗风。再者是要与市场结合,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最好是向音乐性靠拢。向流行歌曲学习,找回诗的市场,争取能广泛在群众场合朗诵。新诗人与流行歌曲之间,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流行歌曲与高科技结合得很紧密。音响光碟,激光剧场,容量广阔,市场宏伟。其中有许多好诗。新诗向他们学习,可以搭乘音乐翅膀,飞向广阔市场,挽回新诗的颓势;而因流行歌手及其歌词质量有待提高。由于其创作歌词的支持者,限于水平,许多流行歌曲,千篇一律,口水化,缺乏应有的意境深度与艺术性。如果有水平高的新诗人能为流行歌手写出一些好诗,进行演唱,势必更加扩大与流行歌曲的阵地与声势,取得双赢。这种情况若能重新出现,则是能把新诗推向广阔市场、走出边缘化误区的好途径。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三) 多创办一些发表诗歌的阵地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多创办与开辟一些发表诗歌的阵地,尽量争取多办一些刊物,刊号受限制则多设立些新诗网点,以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青年人参加一些诗歌活动。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互联网上的诗网点的兴起,对打破诗刊物刊号专利资源的垄断有很大好处,既开了自由发表言论的风气;又为年轻诗人发表诗歌开辟了阵地,像安徽《诗歌报》那样,既办文字版,又办网络版,并发表了许多好诗好文章的创举,值得肯定与提倡。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四)树立艺术民主的创作理念。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当下的中国新诗只有建立并维护一个良好的诗歌生态环境,中国当代诗歌才可能真正走出低谷。自上世纪末迄今,在中国当代诗坛,搞圈子、拉山头,党同伐异的现象屡见不鲜,美学风格、诗学趣味相同或相近的诗歌群体通常对其他诗歌群体持排斥态度,并且往往互相攻讦,这是文人相轻的民族劣根性在中国当代诗坛的典型体现。这种不良的诗人人际关系务必尽快朝良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诗人内部的分裂与不团结会直接恶化诗歌创作环境,并严重内耗中国当代诗人的艺术生产与创造力。进一步来说,当代中国诗人只有树立艺术民主的理念,承认并欣赏那些同行们出色的艺术创造,所有汉语诗人的艺术创造潜能才能获得真正的释放与发掘。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五)建立相对的诗歌标准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目前汉语诗歌的标准较为混乱,只要是分行文字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被称为诗歌。“诗歌垃圾”常常也与“诗歌黄金”等量而观,许多读者与行家的诗歌判断力陷入了“瘫痪状态”,这种局面的确相当糟糕,必须使之加以彻底或较大改观。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歌的定义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诗歌的评判标准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但是,诗歌的标准,即诗歌之为诗歌的基本元素,却轻易不能加以否定或“颠覆”,可以把尺度理解为诗歌中变动的因素,而把标准理解为诗歌中不变的因素。就诗的标准而论,它在语言的提纯、想象力的持守及对生活的诗意发现上具有自己规范性的要求。这三项元素依然是当代诗歌基本而重要的标准。按照这一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好诗与坏诗、真诗与伪诗之间的本质性区别。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六)重视塑造良好的诗人形象。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现在有许多以先锋和前卫自居的诗人极力强调或炫耀自己的诗歌天赋,主张把诗人的人品与文本彻底分开,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有意无意地纵容自己的人格朝脱离社会的方向发展。于是,人们经常看到许多诗人以愤世嫉俗或神秘怪异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场合。他们自觉可以行为乖僻,不通人情且为所欲为,殊不知,这些诗人因为外表怪异内心疯狂,缺少必要的理性,结果导致大众对诗人存在深刻的误解与偏见,认为诗人不是“疯子”就是变态的“悲观厌世者”。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诗人如果不对自己的人格形象负责,其结果不仅会让所有的诗人的人格形象受到损害,也会让当代诗歌本身遭受伤害。前两年有些年轻诗人在网络上到处播散“下半身”写作的言论,又有些年轻诗人在网络上倡导“垃圾派”写作的诗歌主张,这些偏激、叛逆的言论使得社会上的普通民众对诗人唯恐避之不及。如果诗人失去了社会的信任,自身的形象被人为地“妖魔化”了,诗歌也就失去了传播的门径与可能性了。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所以,当代诗人要自觉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不仅仅是指修饰自己的外在仪表,而是应着重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综上所述,新世纪中国新诗沉寂与生机同在,困境与希望共存。所有执着于新诗创作的中国当代诗人应端正自己的诗歌创作态度,去掉于诗歌艺术发展不利的浮躁和功利心态,以一种必要的严肃与纯粹态度来从事诗歌创作,同时以一种宏阔的世界诗学眼光,虚心吸纳西方优秀诗人同行有益的艺术经验,潜心于综合性或集大成式的诗艺创造,正如一位新诗研究者所指出的:“21世纪中国诗歌需要在诗人个人化的本体创造的基点上找回现代汉语诗性的形式本体,并且在创造与西方和世界诗歌艺术对话的语境中展示出光色。”⑥惟有如此,21世纪的新诗才有可能重新迎来美好、可喜的发展前景!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注释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①王家新:《诗人与诗歌精神》,北大讲座,第十五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②钟嵘:《诗品》,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10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③ 楠生:《当前诗歌的媚俗倾向》,《作品与争鸣》,2003年第1期。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④参见《星星诗刊》2002年第8期下半月刊《发刊词》,桑克:《互联网时代的中文诗歌》,《诗探索》2001年第1、2辑合刊。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⑤李霞:《汉诗网站众生榜》,“诗歌月刊”网站。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⑥姜耕玉:《新诗的汉语诗性传统失落考察》,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参考书目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朱光潜:《诗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4月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2】洪子诚  、刘登翰:《中国当代新诗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3】曾方荣:《反思与重构-20世纪90年代诗歌的批评》,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4】周瓒:《透过诗歌写作的潜望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5】 张颐武 、 贺桂梅主编:《2005批评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6】谢冕:《一个世纪的背影-中国新诗1977-2000》,《新华文摘》2007年第24期。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 7】胡经之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8】张同吾编:《诗人喜爱的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9】童庆炳 程正民主编:《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0】马克思 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1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8月第1版。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作者简介: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柯雨田,原名左岐洲,1962年11月12日出生,云南省巍山县人,彝族、中学一级教师,大专,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巍山县文学协会理事,云南巍山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云南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文学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俗文学学会创作室副主任,北京炎黄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云南省巍山县区域经理。著作有《怪圈》,《牧马村》(长篇小说)、《柯雨田诗选》、《浮云》、《微笑》和《怪圈》。部分作品入选《云南诗人诗选》、《当代青年诗人诗选》、《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精碎》、《笑脸》等十多部选集。本人入选《中国青年艺术家传集》、《鲜红的党旗》(人物系列)、《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大辞典》等传集。uHl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发布: beley工作室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