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精神和艺术创造:长篇叙事诗《边地叙事》的艺术特色
作者 沙 平 2011-02-01
原出处:彝族人网
因受《边地叙事》编辑之托作序,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兴趣,并重新拜读了作者近年来的作品。结果大吃一惊——这些作品都是反映人们所熟知的《南涧跳菜》和当地民族文化的精品之作!事先我并没有想到,在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还会有这般出色的诗人和作家……
 
我只打算谈及作者这部题为《边地叙事》的长篇叙事诗。我觉得诗人在创作上开始出现了一个更新的局面,风格更趋于成熟,特色也愈益鲜明——第一特色是:重视寄兴,重视“诗言志”的优良传统,透过对现实生活的广泛概括,从而突出地反映了我们的时代精神。
 
自开国以来,我们的新诗艺术的成绩是不可低估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新诗,还存在着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亟待探讨。其中之一是:还没有充分地发挥诗歌艺术的抒情特长。有些人写诗,忽略了“诗言志”的职能,而只是把诗歌当作一般性的形象化手段。因此,这类诗还难以更有力地表现生活。个人认为,在解决这个重要课题方面,青年彝族诗人陈举惠的创作实践,可以看作是一个有成果、有价值的尝试。
 
《边地叙事》这部优秀诗篇,具有磅礴的气势,这固然和她表现的重大题材很有关系,但是核心的因素,则是她努力站在时代高处,呼喊出我们时代的声音,呼喊出当地人民的心声。一个诗人,可以有她独特的美学兴趣,可以有她特殊的审美方式,而这一切,应当是为着更充分地更完美地反映时代。历来大凡有建树的诗人莫不如是。然而,反映时代精神在任何时候又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不同的时代对自己的诗人有着不同的要求。我们时代要求于诗人的,是反映千百万劳动人民的奋斗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年轻的新诗艺术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十分需要不断地进行总结。而陈举惠的创作在表现时代精神上,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什么经验呢?
 
首先,诗人对当前的奋斗现实和建设事业,具有饱满的主人翁的感情。因此,她的作品所表现的,不只是对于现实生活的关心和神往,并且表现了对现实奋斗的深刻的思考和见解。这是一切艺术作品得以反映时代精神的一个根本条件。然而,诗人的这种热情,只有通过相应的典型化的方法,才能上升为艺术——诗。一个诗人为什么选择这个题材,而不选择那个题材,这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这里边最关键的一条,是由于诗人在生活中产生的强烈的感受,使她有话要说,而终于从客观事物中找到了可以寄情的东西:“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如果仅仅为着表现客观事物本身,或者仅仅为着对客观事物做一番表白,而不是托了它去“言志”,那么,这就并不是诗人的“业务”。陈举惠的这部诗作,我以为是深知这一层的。我们来读一读她的题记吧:“善于奋飞的人天上有路;敢于攀登的人山中有路;勇于探索的人海里有路。我的路在长空、在峻岭、在艺海深处!”
 
这丰美的景致和激情对于我们一些人来说,自然会兴起那种生机勃勃,秋实累累的欢快。然而对于诗人来说,乃是一个更为深远和强有力的启示。面对那“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大好季节,对那创造秋色的无数英雄好汉,她已经远远超脱了秋天的一般景象,投入了思考的漩涡深处,把历史时代尘封的结晶体提取出来,用感情焦点穿射无边的雾气,直接对我们谱写出一部“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颂歌。
 
这种热情高昂的声调,是诗人从盛世春天的众多感受中浮涌起来的。诗人正是站在这般高处来赞美自己的故乡和民族的。兴起于此而意归于彼,《边地叙事》不愧为一阕出色的艺术之赋!
 
《边地叙事》的第二个特色——是自觉地、热情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重大主题,表现当前生活中的主要旋律。《边地叙事》感情健康,向前奋进的倾向性强烈,基调高昂,色彩铱丽。
 
诗人大量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积累。她显然也努力去熟悉当前生活中的新事物,去熟悉她过去不曾经验过、感受过的东西。事实证明,一个诗人仅仅依靠过去的生活积累是不够的。她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积极地扩大观察生活与反映生活的范围。陈举惠近几年来的创作成就,也同这一条有很大的关系。她深入火热的生活,是主动的和热情的。因此,她的作品经常夹带着强劲和清新的生活气息。诗人对云南省创建民族文化大省和南涧创建文化先进县保持着高度敏感,并充满了热情。诗人就是如此眷恋着一切火辣辣的奋斗现实,又反过来刷新了诗人的艺术。这一点,不仅加强了作品的时代精神,并且拓展了诗人的创作题材。
 
《边地叙事》的第三个特色——是大开大闻同精描细绘相结合,使作品既便于倾泻如潮如汐的感情,也使作品具有了精致的艺术之美。这个特色,是由以上所叙的突出时代精神和表现重大主题而派生的。
《边地叙事》可以说是一个新生派的代表。资料表明:作者的故乡是一个在历
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小县。诗人起始便在“独有”和“神奇”上做文章:“不是我们拥有的就满世界都拥有!”她要活生生的抓住并让您惊异于这“不毛之地”还远不止此一点惊奇和独有。紧接着就让您欣赏她笔下——那在“玫瑰色的霞光里是一支火焰”和“在明亮阳光下犹如一叶褐色风帆”以至于在那“群山环抱的暮霭苍茫中闪现彩云”的“袖珍山城”,以及以“山水情”为主基调的《小城故事》、《茶祖之乡》、《故乡胜景》、《哑神之舞》、《彝人打歌》、《南涧跳菜》六大篇章中的精彩故事……
 
诗人说古论今的这种奇特写法,在国内善属凤毛麟角;其文笔流畅、语言精致更是让人折服。我觉得,这个特色带着诗人自己的气质,在新诗艺术的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从以上三个方面,就《边地叙事》的典型化及方法说了一大堆话。很可能由于没有深入诗人的艺术构思,因而说偏说错。最后,还需要一提诗人在艺术形式上的革新创造。这是因为《边地叙事》和陈举惠诗作风格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的。
 
《边地叙事》长短句结合的出现,是顺乎内容需要的。要对它作出定论,为时尚早,也没有必要。但是,以下几点至少可以算是长处。第一,这类长句可以包容更多、更繁复的内容。编辑对我说:“浩大的江流,当然需要宽阔的河床!”这话是很精当的。而且它可以使作品表达的感情更多彩、更细致。一方面,它有利于尽情的抒怀,甚至在不少地方一唱三叹;另一方面,也便于在诗行中更从容地进行修辞,使内容和语言达到更高的统一。其二,这种长短句结合和散文诗倾向有严格的区别;诗人虽然也大量运用连接词、语气词,但是她的句式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建立起来的。其特点为:一般是一三行和二四行各自对称或大体对称;大量采用半逗律,因此许多长句实际上是由若干子句组成的复合句。尽可能照顾到吟读的方便;顿数大体整齐,并有同韵异字一韵到底,押得很漂亮、押得恰到好处的功力。陈举惠兼采各家之长,加以融化、创造,为诗歌形式开创了另一条新路子,而又不流于散文化。凡此种种,我觉得都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
 
听说陈举惠写诗的时间只有十年,在这不算长的时间内就取得如此成就实属难能可贵了。我想:象她这样勇于站在时代前列,能全身心投入现实生活、投入实践,又能不间断地大胆地进行艰苦探索的年青诗人,如今真的为数不多……所以我坚信——她的才华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她的创作生命也定然会常葆青春的。怀着这个希望,我写下了这篇粗糙的文字,就正于《边地叙事》的读者。
                             
                                                                                                                   2010年10月9日于南涧 
     作者简介:
        沙 平——当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云南作家学会会员,于国内外三百多家刊物上发表散文和诗作600余篇。
发布: 普驰达岭 编辑: 尼扎尼薇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