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斌起初是写散文诗的,功力颇见一定的火候,因此而名重一时,为大家熟记。后来改写散文,也间或写一些小说、随笔之类,始终不曾间断过。多产且不俗,这样的行为让他得了诸多的好名声。有斌的小说里总有浓烈的散文味,散文里也有浓烈的诗味。骨子里的东西,看来要真正地更改,已然不太可能,就像如今的有斌,供职于政府机关,忙碌于公文和会议之间,但他的内在,依然是一个文人。
外界评说有斌的文学成就以散文为长,大抵他也是这样认为的,故而他的处女作品集是散文集,而不是其它,正好印证了这一说法。书的名字叫《山间纪事》,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所收文章已散见于一些报章,面熟,再读,便多了些许亲近。
在书的体例上,很是讲究,编排系统有序,配置别具匠心。粗中见细,细中见巧,可以看出有斌是一个有心之人,透着他既散淡而又谨严的心性。开篇是二十四节气,洋洋洒洒二十四篇,再就是十二生肖,十二篇,再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再是听风听雨,看山品山,春夏秋冬,衣食住行,林林总总。可谓状写万家灯火,品评人生百味。
散篇其实容易打整,真要将一些平常物事一应写就,搞一个系列,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果内力准备不够,大抵是无人敢去问鼎,穷尽内心学识与智慧不说,还要顾及情感的疏理、笔墨的铺陈,稍有不慎,便会带来许多负面的东西。就像入席,山珍海味有了,佐以青椒白菜,也才可以让众人各取所爱,得过圆满。其实有斌这么想着,也尽力这么去做。只是雅过多,而俗欠少,也就有了不尽人意之处。好多大雅之士总不喜欢操持些俗务,以为这样会伤了自己的品味,有损雅相。其实不然,大俗即是大雅,大雅即是大俗。就像参透生命的智者,从不在意去留,也不在意得失。该来则来,该去则去,一切随意而自然。即使他不着一语,而大道就在他们心中。
生活在城市里,而有斌仍然自然地保存着他的乡音。在他的作品里,乡土的味道也仰俯可拾,随处可见。也正是他心怀对生息他的这块热土的深爱,让其作品里充满了浓烈的真情而感动着每一个读者。写家人的那几篇,在整个集子中所占比例并不大,但我觉得是他写得最富于感情的篇章,道尽对家人的一腔深爱。无论是父亲的酒事,还是母亲的劳作,兄长们的无奈,还是小妹的叛逆。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虽然温和着,但每一个字都直击着人的心尖尖上,让人平静不下来,久久沉浸在那个故事里。
而在整个集子中占极大比例的二十四节气和十二生肖,无疑是他的重头戏,以兼及散文和杂文的笔法,写物写事,写景写情,写发生在我们四周的平常生活。而透过文字的本体,从真正意义上审视这一组组的言辞,则都可以归结到是在写人,写我们自己。有斌自己没在文章中明说出来,但字里行间,却不知不觉地徐徐展露。笔法犀利而富于个性化,睿智而敏锐。加上融铸着大量文化的积淀,幽默中透着哲理的叙说,连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对世事人情的体察,对文化历史的感知,对其民族的沉思与彻悟。勾勒着世俗生活众生相,也组构了有斌独到文本的再创造
有斌的作品,才气飞扬,笔意纵横,沉重,也压心,读一些篇章,简直像在喝烈酒。很多细处也不好解读,语句过长。绕。雕琢痕迹稍重。毕竟,它或多或少阻碍了自己的表达,和作者与读者间沟通和融汇。其实有些话,索性直说,结果可能还要好一点。有时就止不住要去想象,假如有斌能把自己的文字作一些处理,平和一些,随意一些,佐以原有的硬与烈,多好!就像此时,我就在幻想着,我们的面前,是一壶新沏的清茶,茶雾徐徐腾起,弥漫四周,隐隐约约的还有天籁清音,间或也有阳光从窗外透进来,而有斌正随便地游走在历史与文化间,慢慢地讲述着过往的物事,一个个的细节正一阵一阵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而我们回转身去,看到有斌,他的眼里,已分明流露着对生命的一片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