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瓦萨诗选(一):一个乌洋芋的命(外四首)
一个乌洋芋的命
前几天
有一个家族亲人
从南高原的金沙江畔捎来了一些乌洋芋
勾起来我儿时美丽村庄的许多回忆
在离家几公里的山峦中
在雄鹰飞翔的蓝天下
在群山环绕的一片肥沃的纳普依迪的垦荒地
是整个村寨集体耕种洋芋的地方
每年的春夏秋冬
这里都演绎着无数动人的故事
某天一个乌洋芋的丢失
就是其中一个扣人心弦的传说
据说乌洋芋可以治疗某些疾病
但在那个用上洪荒之力也不怎么出产的年代
皮薄质嫩不好看而营养高的乌洋芋
在那片黑土地丰收的季节里
一天也挖不到几个
人们对挖出的那么几个乌洋芋
会长时间把目光停留在上面
甚至派人加以保护和看管
那些与众不同的乌洋芋
在众多洋芋中间
就像几只山羊洒落在绵羊群里一样
格外地醒目
那天到旁晚收工分配洋芋的时候
六个乌洋芋少了一个
没法分配到位
村长找遍了整个堆放洋芋的每个角落
问完了所有参加劳作的男男女女
以及到现场游玩的和放牧的每个孩童
依然没有找到些许线索
于是村长命令每个人把自己的衣裤口袋都翻出来
并鼓励
相互检举
到处寻找
一直闹腾到天黑
也没有任何进展
第二天早晨要起工的时候
有人发现那个乌洋芋
被削了一层皮后镶嵌在堆放洋芋的地坎中央
人们面面相觑
谁也没有吱声
后来,再后来
听大人说
村里的人们茶余饭后也有人偶尔提起
但
是谁干的
为什们这样做
谁也说不清楚
猜不出来
此事
一个乌洋芋丢了又另类出现的事件
到底是怎么回事
至今
依然是我美丽的故乡
一个山清水秀,魅力无穷的村庄
一个不解的谜
(2016年9月18日上午 于北京)
一个平凡的人
一个平凡的人
脸上总有微笑扬
心中平缓无邪念
白天有事忙着做
不紧不慢随光亮
夜晚有梦搂着人
温馨甜蜜到黎明
一个平凡的人
夫妻和睦爱常在
儿女孝顺从不言
平时邻里乐相助
逢年过节宾朋欢
有儿有女享天年
有爹有娘暖在心
一个平凡的人
看病就医从不愁
读书就学离家近
衣食住行从不优
国泰民安存鸿福
春夏秋冬怀感恩
一年四季又一年
(2017年11月4日上午 于北京)
印象大方
站在慕俄格古城前
头顶蓝天白云
远望青松山野
一条青石块铺成的羊肠小道
连接城里城外
伸进远山丛林
罗甸国的繁华与孤傲
流芳乌蒙山外
传入中原皇宫
彝人的历史纪元
就此抒写
走进重建的贵州宣慰府邸
人类的烽烟与成就一目了然
从夏朝的梁州到商朝的鬼方
从九重宫的宝座到九层衙的火塘
从蜀汉诸葛亮南征到明朝的奢香摄政
从云龙山上的油杉树到油沙河里的鹅卵石
从讲解员口中反复提到的三六九的数字
一切都刻录了彝人内政外交的画卷
经年征战与握手言和的荣辱
描绘了彝人风流韵事的谈资
承传了彝家毕摩的摇铃声和咒语与祈福语
还有鸭池河里发生的故事
步入幽静肃穆的奢香馆墓园
陈列的石虎头像明示了远古的文明
龙虎崇拜的文化在鹰的国度里颂扬
长满青草和野荞麦的奢香墓酷似向天坟
洗马池边仿佛各种战马在列队出征
亭亭玉立的奢香雕像凝视江山
美丽端庄,聪慧识广
批阅奏折,兴修水利
戳山修驿,引儒学新
朝圣取经,福祉社稷
在乌撒乌蒙的彝区广为流传
在彝汉的典籍文献里永远记载
也在讲解员的口中四处飞扬
更是在奢香古镇里修葺重现
从小听父亲讲述阿哲娃萨和德布德施的奇闻怪诞
求学路上翻阅学习过的水西安氏的文墨词藻
中国彝族历史推算有据可查于汉朝时代的学说
就在大方
真的
就在大方
能够找到真迹
抑或蛛丝马迹
(2017年8月20日夜晚 于贵州大方县慕俄格酒店)
一包垃圾袋
北方小雪节气后的早晨
阳光明媚得一尘不染
银杏树根旁的垃圾堆里
一包黑色的垃圾袋格外醒目
鼓鼓囊囊似手臂上的冻疮
不知道里面装的什么
我看见清扫大叔
在不远处挥舞着扫帚
把一片片霜打后掉落的绿黄叶子
一根根长短不一的残木条
一些黄紫色的烟头
一坨坨鸟屎
甚至
一小撮未干的口痰
一小叠说不清楚的碎渣
都被扫进了空扁的黑色垃圾袋里
我想
那包格外醒目的垃圾袋里
应该也是装了这些东西吧
烧起来或填埋时
会不会很麻烦
(2017年11月23日上午11点 于北京)
哦 姚安
是谁把我从遥远的异乡与时辰
呼唤而来
穿过万里云层
踏上葱郁弯曲的公路
来到四面环山的坝子
哦,是彝家梅葛的故土—姚安
是谁承载着流年的沧桑与荣耀
从远古走来
翻越时空的屏障
顺着灿烂夺目的历史
来到肥美润湿的田园
哦,是滇中花灯的故乡---姚安
是谁怀抱起崇山峻岭的凄楚与欢歌
繁衍生息
走过千万条路
跟随轮回遍野的日月
来到车水马龙的城池
哦,是元谋后裔的家园—姚安
姚安,是我梦寐以求想来的地方
满山是深幽的森林与岩石
满地是黝黑的禾苗与沃土
满街是欢乐的跳脚与芦笙
满城是和顺的风物与阳光
在月光静谧的时分
我站在梅葛广场的石桥上
眺望汉唐姚安的星辰
梳理千年知府的美景
南丝绸之路驿站的风骨
就在眼前闪耀
(2014年7月9日 夜23:40分 于云南姚安梅葛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