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昌富(且萨乌牛):1961年生于四川盐源,男,彝族,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翻译室工作,二级译审。先后任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第四届国际彝学会副秘书长、全国法律系列彝文翻译审定委员会委员、全国彝语术语标准化委员、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西昌学院四川省彝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四川省民族翻译系列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四川省非遗评审专家,四川民族学会常务理事等。参加和主持30年来党和国家重要会议彝文翻译工作。组织翻译、审定彝文版《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资本论》《宪法》《党章》等近百部领袖著作和文献经典。翻译出版了彝族抒情经典《我的幺表妹》,与吉格阿加合作翻译审定出版了彝族经典《玛穆特依》(道德经)、《妈妈的女儿》。专著《凉山彝族礼俗》、《彝族古代文明史》、《彝族妇女文学概说》出版。始开彝族与三星堆关系研究先河,有数十篇论文发表于报刊杂志。编写的电影剧本《支格阿鲁》和《布阿诗嘠薇》(首部母语电影)拍摄成电影公开发行。
吉格阿加:女,彝族,1965年生于凉山喜德,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彝文室工作,任副译审。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1986年西南民族学院民语系毕业分配到现单位工作,参加了30年来全国和四川省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翻译工作。参加翻译、审定彝文版《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资本论》《宪法》《党章》等近百部领袖著作和文献经典。翻译出版了彝族经典《玛穆特依》(道德经)、《妈妈的女儿》等译著,有数十篇论文和译文发表。
【前言】
本书系王昌富(且萨乌牛)、吉格阿加有关彝学和翻译方面的论文集。这是作者从事彝学研究和翻译工作及其研究三十多年来的一部总结性论著。本书从笔者80余篇论文中,选了60篇论文收入其中。全书共分三个部份。即:卷一,彝族历史、考古与三星堆研究(21篇);卷二,彝族语言、文字与翻译研究(25篇);卷三,彝族民间文学、文化与宗教研究(14篇)。本书未收入的20余篇论文及其个人重要著述以存目的方式附于书后。
本书所收论文以撰写或发表、出版时间为序排列。三个部分均如此。没有发表或出版过的论文以撰写或定稿时间为序,已发表或出版过的以发表或出版时间为序。本书从1983年王昌富读大三时的习作《从<天地演变史>浅谈凉山彝族先民朴素唯物辩证思想》开始收编,该篇尽管有些稚气,且有点初生牛犊之嫌,但这能反映笔者学术成长的过程,也能隐射出彝学发展的历程。为保持原貌,这次整理、编辑、出版的论文从内容到格式未作大的修改。因当时条件,原文中用拼音或国际音标标注的彝语彝文,这次出版除特殊需要外,均用规范彝文标注。篇末除注明与吉格阿加等合作外,均为王昌富著。
有些论文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如:《从考古和文献研究彝族的起源》和《彝文的起源研究》两篇论文,彝文有五千年以上,持八千年之说得到广泛认同。《彝非羌裔说》持彝族主体为大西南土著说,《彝族太阳历补证》(1990年)为四川彝族第一篇发文支持彝族有太阳历的论文,之后的《彝族十月太阳历与十二兽历系不同时式用历》一文可称“劝导性”的,在云南弥勒首次十月历讨论会上发表,获得赞同,之后争论趋于停息。对三星堆与彝族研究应为开先河者,从考古、彝汉文献、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比较研究,2002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彝族古代文明史》专章论述,接着发表了数篇论文,在大专院校做了若干次学术讲座,从深度广度应在前列。其中,《用彝族文化破解三星堆之迷》刊发于《焦点•中国》2006年凉山冬旅会专刊首篇,影响较大。《古巴蜀文字与古彝文系同一文字系统》在北京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和凉山州人民政府联办的“三星堆与彝族渊源研讨会”上发表,受到关注。在第五届国际彝学会上发表的《用古彝文破解三星堆刻符》,对三星堆与彝族研究推进了一步。《口译经验与方法论》获全国民族翻译论文评比一等奖,《翻译的标准应为等质》提出翻译标准等质说,获同界高度评价,并获全国民族翻译论文评比二等奖,吉格阿加《谈彝族道德经典〈玛穆特依〉的整理与翻译》获全国民族翻译论文评比二等奖,并以此参加第十八届世界翻译大会,《彝文翻译史概要》填补了彝文翻译史研究空白。《苏业与毕摩辨析》和《谈毕摩文化的发展脉络》分别从横面和纵面对毕摩文化进行了剖析,彝族妇女文学的研究代表作《彝族传承文学中的女性角色》以及《彝族克智初探》在彝族民间文学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试论支格阿鲁的时代特征》一文对支格阿鲁的时代与人神定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研究现实问题的《凉山州府西昌应凸显彝族文化个性》一文在西昌国际火把节文化论坛上演讲,对西昌城市定位、发展路径即发展绿色旅游,还是搞工业等问题进行分析,产生了明显的效果。据说,促使凉钢随即搬迁。
彝谚云:“太阳拴不住,岁月留不住”,还说“日子不喂饭,时光不喂水”。所言皆光阴如梭,时光荏苒之意也。人生恍惚间进入半百,孔子言之“知天命”也。回首往昔,人生无悔。苦苦求学,谋得饭碗,还能为党、为国、为民族从事自己喜爱之事业,幸甚!且有此数十篇论文今汇集正式出版,另有十余部专著、译著出版,参加组织主持翻译审定近百部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和领袖著作,还有编写的两部彝族电影问世。我们努力了,收获了如此沉甸甸的果实,这也算是向关心者对笔者弃政从文不解的回答。当然,如今也还有人说你二级教授还不如我村官,你能批条子吗?你能发准生证吗?等等问题。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他们——我们的同胞或他们的子孙会明白的。我们三十多年来在彝学和翻译领域研究的这些成果,字字句句浸含着我们的心血和辛劳。虽多有付出,但也为之自豪,自足。我们的一生结伴而行,共享阳光雨露,共同笑对艰难险阻,踏过一路风霜,迎来满地芬芳,收获丰硕果实,留给子孙后世。
王昌富 吉格阿加
2015年8月8日(农历羊年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节)
【目录】
卷一彝族历史、考古与三星堆研究(21篇)
1.从《天地演变史》浅谈凉山彝族先民朴素唯物辩证思想(1983年)…………1
2.彝非羌裔说——彝族起源:西南土著说(1998年)……………………………5
3.长江中上游考古发现与彝族早期文化(1990年)……………………8
4.凉山彝族十月太阳历补证(1990年)……………………………24
5.泸沽湖名来历考(1991年)…………………………………27
6.凉山彝语县名考源(1992年)………………………………28
7.彝族十月太阳历与十二兽历系不同时代用历(1993年)…………………30
8.金字塔:托起中国彝族与美洲印第安(2001年)……………………35
9.用彝族文化破解三星堆之谜(2006年)…………………………37
10.三星堆与彝族文化共同特征研究(2008年)………………………44
11.三星堆祭台、金字塔与彝族向天坟共性探究(2008)…………………52
12.古巴蜀文字与古彝文系同一文字系统(2008)……………………55
13.汉书:“巴蜀广汉本南夷”——古蜀国及其诸王发展脉络(2008年)……………65
14.关于几个彝学问题——丽江市彝学会成立庆典座谈会上的发言(2008年)……73
15.“七擒孟获”纯属演义(2008年)……………………………75
16.昭通考——云贵川彝人发祥地与彝人灵魂归宿地(2011年)………………77
17.谈昭通的改土归流(2011年)………………………………84
18.“五色彝人”笃子慕子孙皆兄弟——笃慕子孙同根说(2011年)……………89
19.用古彝文破解三星堆“刻符”(2013年)…………………………98
20.关于三星堆与彝族研究(代序)(2014年)………………………102
21.家支实说(2015年)……………………………………104
卷二 彝族语言、文字与翻译研究(共25篇)
1.彝语以虚词ꁯ、ꑷ、ꅍ、ꄰ、ꏤ和它们的组合式表示“家”的语法特点及其运用规律
(1984年)…………………………………………110
2.浅谈彝族语言文字的教学与研究(1985年)………………………118
3.彝语的十大特点及其汉译之论述(1987年)………………………123
4.彝汉词义的对应与交叉(1990年)……………………………127
5.浅谈彝语量词(1990年)…………………………………131
6.浅谈汉彝翻译(1991年)…………………………………134
7.彝语否定式探析(1991年)………………………………141
8.彝文统一之路何在?……………………………………145
9.论彝文统一问题(1995年)………………………………151
10.彝族文艺作品中称谓误用辩证(1997年)………………………155
11.彝语连动式初探(1990)…………………………………157
12.彝语有形十名构成式(1999年)……………………………162
13.口译经验与方法论(2003年)………………………………165
14.彝族抒情经典——《我的幺表妹》整理与翻译(2005年)………………170
15.汉彝反译法初探(2005年)………………………………174
16.谈《玛穆特依》的整理与翻译(2006)…………………………178
17.翻译的标准应为等质(2011年)……………………………184
18.五十年来彝文古籍翻译出版述要(2011年)………………………187
19.彝文翻译史概要(2012年)………………………………193
20.谈汉彝语政治语汇的交融(2012年)…………………………202
21.从老彝文、新彝文到规范彝文(2013年)………………………207
22.明清时期四夷馆及彝文对外译介述略(2014年)……………………213
23.支格阿鲁:译名统一问题(2015年)…………………………218
24.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鲁》译介述要…………………………222
25.从考古和文献研究彝文的起源(2015年)………………………229
卷三 彝族民间文学、文化与宗教研究(共14篇)
1.彝族传统体育记实(1989年)………………………………244
2.彝族“克智”初探(1993年)………………………………250
3.小凉山彝族茶文化(1993年)………………………………262
4.谈攀西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同步开发与借鉴(2000年)………………267
5.论凉山彝族三大方言区服饰文化特征(2000年)……………………272
6.彝族传承文学中的女性角色(2003年)…………………………276
7.彝族伦理道德五要素概述(2004年)…………………………286
8.谈毕摩文化的发展脉络(2005年)……………………………290
9.《妈妈的女儿》及其他(2008年)……………………………295
10.试论支格阿鲁的时代特征——母权制与父权制交替时代(2009年)………303
11.苏业与毕摩辨析(2011年)………………………………309
12.天神恩梯古兹形象与地位探究——兼论彝族人定胜天之观念(2012年)……323
13.凉山州府西昌应凸显彝族文化个性(2014年)……………………328
14.彝族情歌概论(2015年)…………………………………330
附件1:存目论文与其它主要著述………………………………336
附件2:译坛伉俪:且萨乌牛和他的“幺表妹”………………………340
附件3:王昌富 在汉彝间绘一道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