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在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双柏县文化馆为充分贯彻“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在双柏县“彝族大锣笙”的发源地,全国民族团结示范村、民族文化特色村李方村,举办双柏县2019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彝族老虎笙”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
双柏县李方村,地处省级自然保护区白竹山保护区腹地,距双柏县城35公里,离法脿镇政府13公里,全部为彝族罗婺支系。白竹山属省级风景名胜区、州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394公顷,山体最高峰2554米。白竹山地区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底蕴丰厚,有众多的民间故事。李方村是双柏“三笙”之一大锣笙的发源地,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大锣笙渊源久远,一直得到沿袭传承,被称为彝族古傩议的“珍存”。行走在李方村,还可以看到大锣笙祭祀广场、传习广场、休憩凉亭、古树树池、片石踏步等景观,让人觉得这里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从2015年开始,双柏县投入资金近3000余万元,将李方村打造为全国特色文化村,发展特色文化旅游。
双柏地处滇中腹地,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彝族“三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全县国土面积4045平方公里,辖5镇3乡,84个村(居)委会、1543个村民小组、1845个自然村。县内无一平方公里的平坝,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9.7%。境内最高海拔2946米,最低海拔556米,相对高差2390米,立体气候明显。境内居住着汉、彝、回、苗、哈尼等18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9.3%。高达84%的森林覆盖率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为双柏赢得了“滇中绿海明珠”和“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的美誉。彝族始祖在双柏境内繁衍生息,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厚。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始祖”;彝文医药书《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彝族传统舞蹈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民族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彝族老虎笙和彝族创世史诗《查姆》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故乡,查姆文化的故地。
本次展演活动,双柏县文化馆共组织了“彝族老虎笙”、“彝族大锣笙”、“彝族花鼓舞”、民间绝技“踩犁铧”、“彝族啊噻调”、“仁义调”、“四句长腔”等节目进行展示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