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欢歌迎盛世——云南武定县万德镇自乌村火把节系列活动见闻
作者 李绍德 2022-07-28
原出处:彝族人网

7月22日,云南省武定县万德镇自乌村彩旗飘扬,锣鼓喧天;阳光灿烂,恰似彝族儿女远迎八方来客的热情;彝族儿女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村间文化贯彻上,欢度属于他们的节日——火把节;斗鸡、传统民歌对唱、跌脚、火把狂欢等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活动不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历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在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有关学者研究推测,这种历法渊源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武定县万德镇自乌村是这种历法的发祥地。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此历法是将一年分为10个月、5季,一月36天、两月为一季,一年共360天,另外5(或6)天,称为“过年日”,同时每隔三年加一闰年,闰年“过年日”为6天,这样4年平均为365.22天,与今日最准确的计算相差无几。这是彝族文化中最近科学性和代表性的一大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的智慧结晶。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由于每月日数相等,不分大月、小月,便于使用和记忆。同时,由于彝历是根据北斗、太阳来定冬夏、明寒暑,便可把一年内各季节划分得十分准确。因此,民俗研究者称赞这种既整齐、准确,又简明、易记的彝历,是“文明的十月太阳历”。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 如道家所说:“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渊源于彝历中“一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每季七十二天。若此说成立,恰好可证明: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都是互相交融、沟通的。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这里民风淳朴,彝族民俗文化一直保留传承下来,每当彝族年、彝族火把节,人们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原汁原味体验彝族民俗文化。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活动中,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手拉手、肩并肩,尽情地歌唱、舞蹈,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精彩的斗鸡、拔河比赛、优美动听的傈僳族歌曲,充满豪情的彝家舞蹈将节日不断推向高潮。夜幕刚降临,七八米高的“大火把”由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毕摩在祭火祈福声中点燃,于是男男女女燃起“火把”尽情狂欢,让各种灾难、虫害、病痛、人间一切不愉快的事让熊熊燃烧的烈火烧烬。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据了解,此次彝族火把节系列活动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挖掘和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建设美丽乡村。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在给广大群众送上精神文化大餐的同时,也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大家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image.png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驻村第一书记包晓鹏高兴地说:“这次火把节假期我们都没有回家,留在自乌和彝族群众一起欢度火把节,很快乐也很有意义。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彝族文化丰富多彩,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tsf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李绍德,武定县委宣传部)
发布: 阿布亚 编辑: 阿布亚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