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这天,在沪彝族同胞们在华东师范大学迎来了他们特殊的日子,集体欢庆家乡彝区一年一度的彝历年。活动以聚民族力量,展彝人文化,树团结新风为主题。为在沪彝胞搭建“回家”的精神粮食,为同胞们搭建交流平台。
此次活动由华东师大彝族学生主办,在沪彝族工作人员集资,形成里应外合的方式。除了在沪彝族工作人员外,还有有来自华东师大、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美术工艺学院、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海事大学、上海财大、上海电力、上海理工、华东理工、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参加。可谓是聚集了上海大部分高校的彝族学生,参加活动人员比历届更广。
活动开始:首先由华东师大后勤管理处处长李志强(云南临沧同胞)老师致词;再由上海大学巫达(四川甘洛同胞)教授给同胞们讲解彝族源流文化;最后由荷兰帝斯曼(中国)项目总监孙国伟(四川西昌同胞)先生做总结发言。
活动的圆满成功:首先要感谢华东师大后勤处处长李志强老师联络场地,统筹安排;感谢一年一度热情支持、积极出谋策划、摄影拍照的荷兰帝斯曼(中国)项目总监孙国伟先生及其家人;感谢上海大学巫达教授带给同胞们精彩的彝族源流文化讲解;感谢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付佳杰先生和同胞们分享忧郁的彝族诗歌,让同胞们都想念了生育自己的那片疆域;感谢上海音乐学院学生(楚雄歌舞团独唱演员)杨绍琴带给同胞们优美的歌声;感谢日木马鹰给同胞们带来《过年好》节日盛歌;感谢华东师大高寿山同学的支持,统筹安排运行;感谢华东师大杨博雅同学带给大家优美的古筝旋律;感谢华东师大闽南籍同学的巴乌演奏;感谢华东师大李蕊伶同学给大家编辑的纪念刊和优美的葫芦丝演奏;感谢2010年上海彝族新年庆活动的总负责人华东师大何云东同学;感谢华东师大陈柯衫同学为大家主持节目;感谢华东师大毛琼、庄艺圆、普贵才、李玲玲、何丽萍等默默奉献的同学们;感谢在沪其他高校的同学们把精彩的节目呈现给大家;感谢杭州电子科大同学光临;感谢每年给同胞们带来节日美食(坨坨肉)的尔克阿木先生及其这次做坨坨肉的两位同学;感谢巴国布衣酒楼冯刚先生为同胞们主持节目和买小猪;感谢带病给我们拉猪的上海淼翰电气工程公司副总伍小平先生;感谢为我们彝族火把节、彝族年设计LOGO的周海先生!感谢关心、支持彝族文化的兄弟民族!感谢为了我们历届活动付出辛劳的各位同胞,因为有了大家的付出,在远离故乡两千公里以外的我们才有聚会交流的平台。听听久违的乡音、叙述亘古的彝家琐事,找寻事业上的伙伴、生活中一起前行的族人。愿在沪同胞健康顺利!库史木撒!兹莫格尼! 以下为在沪同胞欢度2010彝历新年的图片选辑。

全家福











巫达教授讲座






LOGO
附:过年的信念
文/司兹拾且(孙国伟)
个人简介:司兹拾且(孙国伟),1963年生. 四川西昌礼州人.清华大学化学工程学士.现任荷兰帝斯曼(中国)项目总监。
过年的信念,听起来没什么逻辑,过年如何成为一种信念?我不管它, 我坚持这个信念。无论我在哪里,在每年的这段日子我一定带着家人去寻找过年的地方,去聆听我们彝家的歌声和欢笑,尽情享受达体舞的韵律, 我更会和同胞们开怀豪饮以迎接新的一年。
这对我十分重要,因此它成为我的一种信念。或许因为它已变成了一年一度对我身份的验证,变成了我身上民族印记维系。我对我自己讲, 这是我的底线,是对我的民族的最低承诺,作为一个彝人的后代,我有血缘,有义务和责任传承和发扬她的精神和文化, 过年可能是一种最低的表现形式罢。
其实有这种过年的信念和时时刻刻在为本民族发展而努力的同胞相比已经是微不足道。我应该是在为自己粉饰平日对本民族发展关心的缺失,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我为我的这个信念感到惭愧。
我不知道在我们当中,尤其是在那些及其散居的地方,有多少同胞和我有同样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我们民族来讲可能是喜忧参半,仅仅有这种信念,我们有愧于养育我们的民族,有愧于我们成长的地方。当然,更可怕是我们逐渐丢失这种信念,失去我们哪怕是一年一度承继民族精神的时刻。
由此,我真诚的希望我们每一同胞都有我的这种信念。让我们年年都有相聚的这一天。当然,这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把这种信念延伸开来, 延伸到每一个民族发展需要的方面。
历史在不断地记录人类的发展,我们作为彝族的传人不能让这种起码的信念逝去,不能让我们民族成为最早的考古课题。如果你有同感, 并为之而努力,那让我们为这种信念喝彩吧。我相信彝族先祖会感谢我们,中国和世界会感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