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罗婺彝族“赶鸟”节
作者 李绍德 张建宏 2016-08-01
原出处:彝族人网
  在云南省楚雄州罗婺故土上的武定县高桥镇老滔村,至今还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彝族传统“赶鸟”节。该节日蕴含了彝族土著文化结合中原历史文化的深刻内涵,直观演示了古人类的主观活动情景,反映了彝族群众渴望幸福、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2013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hgG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相传四百年前,老滔村地处山清水秀、稻香鱼跃、花红鸟鸣的山怀中,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是元谋至昆明的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古道上每天骡马成群、商贾成对。古道必经石关水库下面的一片原始森林,森林里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让人不寒而栗。经过森林里的骡马和人群不断神秘失踪,人们便猜测有一种怪兽藏身在山洞里,每遇到人牲畜便被吞食。村民们经过商议,用五匹毛驴驮着火石子、火草、火药,让它们通过森林。怪兽吞食毛驴后,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怪兽被炸死后,百鸟从各地飞来啄食,这些鸟很快便飞到村子里,很快,灾难便降临了,村里树木凋零,百草不生,五谷不长。 
 
 
老滔村
 
 
祭山神、树神
 
 
村民集中贡肉
 
 
挂一块肉祭鸟。
 
  从此后,每年大年初一,全村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到“油渣山”(地名)参加祭鸟神仪式。清晨,村长带领几个童男童女到各家各户去取贡品,所谓的“贡品”就是一块重达一至二公斤的猪肉,贡品的大小就看本家的富裕程度,生活条件好一点的多拿一点,条件差一点就意思一下,不强求。孩子们每到一家时都大声叫着“挖污”(彝语,意为吉祥),走亲串寨道喜问好,每到一家的贡桌前磕三个响头后便拿走贡品,有专人背着篮子集中收集贡品,跑遍全村后,将重达200多公斤“贡肉”统一背到“油渣山”去炼油。在炼油渣之前,用稻草扎一个“鸟”用细绳拴在一根长杆上,摆上供品、烧香拜神,毕摩举行祭鸟神仪式。仪式结束之后便开始炼油渣,油渣炼出后,参加活动的群众把油渣串在带刺的树枝上,一边吃一边拎回家,炼出的猪油全都送给本村的孤寡老人和困难户。
 
  祭拜完后,这一年老滔村就能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鲜花遍地。于是“赶鸟”节习俗在彝族村寨里被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成了老滔村彝族民间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
发布: 阿着地 编辑: 阿着地 返回顶部 ↑